CH2需求與供給
需求
慾望(wants)、需要(needs) 的差別。
- 慾望:內心的想要,不見得能達成,依靠心理學解讀。
- 需要: 一種別無選擇的取得,透過行為學解讀。
經濟學無法討論不理性的需求,因此經濟學只討論理性而常態下的作為。
需求是一切經濟行為的原動力。
- 經濟學的重要假設:人以自利心為出發點。
- 決定需求的重要變數就是價格機能
需求量 :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一定期間內,消費者有能力及意願而購買的數量。
需求曲線的導出
需求法則就是價格變動與需求量變動成反向關係的原則。
需求曲線的分類與市場需求曲線
直接需求 vs 間接需求
- 以籃球為例子:
- 淡水旅遊就是我們的直接需求
- 要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就需要捷運,那麼接運的列車服務就是間接需求。
無效需求 :價格過低,生產者不願意出售商品。
潛在需求 :消費者有意願以及能力但還在比價的過程。
- 所謂的貨比三架不吃虧
- 花費逛街的成本來比較各家的標價
市場需求線 = 個別需求線加總
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變動
因素:
- 所得(income)
- 相關產品的價個
- 嗜好的改變(preference)
- 對未來之預測
- 消費者人數
- 人數增加則需求量增加曲線往右,反之則需求量減少曲線往左。
需求曲線整條移動
經濟周流
供給與供給曲線
市場必然是需求與供給雙方交互作用的結果。
價格為0時,除了公共財的生產者尚樂於生產外,沒人想做賠本生意
-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碰。
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
生產因素改變(factors)
- 生產要素價格上升,產品成本提高,為求合理利潤提高售價,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相關商品價格(other products)
- 生產者有許多商品,則會因機會成本等因素改變策略。
對未來的預期(exceptation)
- 預期某項產品價格即將上漲,廠商吞積居奇,以利未來以更高售價販售。
- 故當前供給量會減少,價格自動反應缺貨而上升,供給曲線往左。
生產技術的突破(technology)
市場的供給者(supplier)
- 供給者越少越能以高價販售。
市場均衡與穩定性分析
- 馬歇爾提出市場均衡理論,供給與需求為雙面刃,同時決定而達成均衡。
- 均衡若受外力影響失去原本狀態透過市場機制自我調整達到新的均衡,稱為穩定均衡。
- 若無法重返均衡則稱為不穩定均衡。
1.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 需求增加則曲線右移反之左移
2.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 供給增加曲線右移反之左移
3.供給需求都上升則圖形往右走達到新平衡反之往左
4.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則圖形往上
5.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則圖形往下
蛛網理論(cobweb theorty)
- 不穩定均衡分析以蛛網理論為核心
- 以時間落後為根本,用現時的市場需求去作為下期擴增或減產的依據,如此永遠下一期產生供給過剩或短缺。